Asian Impact Management Review is an affiliate of Asian Institute for Impact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日本及其他地區影響力投資與影響力經濟的成長動能
簡介: 在2023年,「影響力」成為日本通用的語言,代表影響力經濟的崛起,將影響力管理納入投資、商業、消費和政府。
「影響力」—日本的通用語言
隨著影響力投資領域擴大,2023年「影響力」一詞已成為日本公私兩界通用的語言。這一趨勢可以追溯到過去十年,尤其是2014年日本開始推動影響力投資時,成立了G8影響力投資工作小組,現名日本GSG國內諮詢委員會(以下簡稱日本GSG NAB)。自從那時,日本GSG NAB與金融、商業、社會部門和學術界等領域的專家和實踐者合作,並透過研究、外展和社交活動,為日本影響力投資市場和生態系統的成長作出貢獻。他們的舉措包括製作有關日本影響力投資的市場研究報告,制定影響力衡量與管理(IMM)方法的指南,並與日本金融廳(Japan Financial Services Agency)合作舉辦影響力投資研討會和論壇。
這些努力,加上影響力投資者和生態圈創客(ecosystem builder)(如基金會)的活動,共同推動了日本的「影響力」動能。
日本影響力投資趨勢
在國際間,日本市場參與者經常關注GIIN和GSG等國際組織的活動,以了解全球趨勢。作為日本GSG NAB秘書處的日本社會創新與投資基金會(Social Innovation and Investment Foundation,簡稱SIIF)將日本的影響力投資市場研究與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GIIN)對「影響力投資」的定義相一致,即「具有在實現財務回報的同時,產生正向、可衡量的社會和環境影響力投資」。根據2022年的調查報告,日本的總影響力投資達到5.848兆日圓,較前一年增加了四倍以上。這種迅速成長主要是由於對債務(48%)和上市股權(34%)的投資所推動,佔據了資產管理規模(Asset Under Management,AUM)絕大多數(82%)。此外,截至2023年10月已有64家私人金融機構簽署了日本影響力驅動金融倡議(Japan Impact-driven Financing Initiative)。日本政府興趣高漲,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任內的「新資本主義宏觀設計與行動計畫」(Grand Design and Action Plan for a New Form of Capitalism)以及「經濟財政營運及改革的基本方針」(Basic Policy for Economic and Fiscal Management and Reform)中推廣影響力投資。金融廳已成立了影響力投資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 on Impact Investment)作為永續金融專家小組(Expert Panel on Sustainable Finance)的一部分。
從影響力衡量到影響力管理:日本企業的轉變
「影響力」不僅是金融機構間盛行的詞彙,現今更已成為日本企業之間的共同語言。值得注意的是從「影響力衡量」到「影響力衡量與管理」的演變,這種轉變意味著從僅僅衡量與評估影響力到實踐影響力管理。實質上,這代表一種將影響力優先考慮的企業管理方法。在私營部門中,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Japan Business Federation)已宣布其意圖使用「影響力指標」促進以目的為導向的對話。此外,影響力創業協會(Impact Startup Association)已於新創產業內嶄露頭角。
在日本,「影響力」對投資者和金融機構而言不僅代表影響力投資,它改變了影響力趨動(impact-driven)商業實踐,基於影響力考量的消費者行為,以及政府對公共採購的方法。基本上,「影響力」推動了包含投資、生產、消費和政府活動的經濟週期中的影響力經濟發展。
影響力經濟的民主化
譽為「影響力投資教父」Sir Ronald Cohen將影響力經濟定義為在所有經濟活動中將社會和環境影響力衡量融入其中,成為政府、企業、投資和消費決策的核心。由於認識到經濟活動依賴於社會經濟結構中的個體參與者,個體參與影響力經濟的概念(即所謂的「影響力經濟的民主化」)變得至關重要。每個個體在經濟中的腳色,包括他們如何配置金錢和資產,為影響力創建做出貢獻,做出增強影響力的決策,以及在商品和服務方面選擇性的消費行為,皆變得相當重要。
日本及其他地區影響力經濟的未來展望
總結而言,對於日本影響力投資和影響力經濟的展望可總結如下:
- 持續擴展:數量上的增加在上市股權和債券特別顯著,有越來越多的機構簽署了日本影響力驅動金融倡議。此外,參與者和資產類別越來越多樣化,包括以影響力為導向上市公司的企業影響力投資,以及由基金會和家族辦公室主導的創新金融方案。
- 以誠信擴大規模:對資訊透明度的需求增加,包括以可比較的方式進行獨立驗證和認證且資訊透明的影響力報告(揭露)。由強調遵循對現有原則和框架轉變為著眼於實際和有形的影響力表現。
- 將影響力投資視為「正常」,且影響力經濟伴隨集體轉型:共識逐漸形成中,透過促進平衡社會價值(影響)和企業價值的影響力管理,來影響商業和企業的未來。這種轉變導致了對企業價值定義的質性變化,將影響力納入所有經濟活動的決策核心,包括金融、生產、消費和政府。
「影響力」在日本已成為公共和私營部門之間的共同語言。轉向亞洲,我們發現「影響力」一詞在亞洲地區也正在迅速崛起。根據SIIF的影響力投資市場研究,約有15%的日本金融機構影響力投資把目標放在日本以外的亞洲國家。此外,亞洲國家也陸續出現新的GSG國內諮詢委員會。由於影響力投資旨在應對設會挑戰,通常不只會侷限於單一國家,還包括跨區域和全球性的問題,如環境和貧困等挑戰,我們可以預期透過影響力投資,將會導致區域合作的增加。
參考資料
若要引用本文,請使用:
Toda, M. (2023). The Growing Momentum of Impact Investing and the Impact Economy in Japan and Beyond. Asian Impact Management Review, Volume 2 (2), Winter 2023. http://www.doi.org/10.30186/AIMR.202312.0001
留言 (0)